好教训教训,让她好好学学规矩。
梧桐和秋雨都被罚了,翩翩也罚自己抄写家规十遍。梧桐秋雨有错,但归根结底还是错在她身上。若是她把住了,丫鬟们不至于“为了她好”,特意给她留出时间和李和辉单独相处。说来说去,丫鬟们的作为都是受了她的影响。
她自己是没把此事告知任何人,但却默默的开始写了。
可为了不让哥哥和嫂嫂知道了,再让他们不安,她还得不漏声色,还不能让人看出猫腻。
所以,例行来探望嫂嫂,必不可缺。
翩翩正在想七想八,就听到二哥开口喊了自己。
翩翩连忙转过身,“我在呢,二哥你叫我作甚?”
徐二郎冲她招招手,翩翩看了看二哥,又看了看李和辉,抿抿唇,到底迈着小碎步走到跟前。
“去跟你嫂嫂说会儿话,她醒着,正无聊,你去陪她吧。”
“唉,我正有这想法。那我就过去了,二哥你和李大哥你们忙你们的。”
说着话翩翩冲两人行了礼,然后转身进了翠柏苑的大门。
李和辉更抑郁了。
看得见摸不着,旁边还有个大舅子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他就是想和翩翩有个眼神接触,都得顾忌着。这滋味……挖心挖肺的难受。
徐二郎见状,唇角微翘了翘。
瑾娘说的好,越是难到手的,得手后才会越珍惜。他如今就想做那恶人,好好“磋磨磋磨”李和辉。如此也好让他知道,他妹妹当真不是那么好娶的;即便他同意了他们的亲事,之后若李和辉不善待翩翩,他也会为妹妹张目,不会让翩翩受任何一点委屈。
心里如此想,徐二郎却没把心中所念说出来。
两人一边往外院去,徐二郎就问李和辉,“其余几位巡边史,大约何时能到?”
李和辉满心满眼都是翩翩,如何听得见徐二郎在说什么。还是徐二郎问了第二遍,他才赧然回神,伸手在脸上抹了一把,和徐二郎说起了公事。
巡边可以说是每年都有的事情,也可以说,每隔几年会有一次。
之所以说每年都有,是因为国有四境,陛下每年都会派人巡防。或是去西北,或是来河州,或是东南,或是西南。
具体派人去往何方,要看具体的边关动向,以及陛下对驻防大臣的信任程度有几何。
若是那边防稳固,守边的大将又是陛下心腹股肱之臣的,为表对臣子的信任,陛下也轻易不会派人去。倒是那边境不安,常有动乱,领兵的将军也不是陛下心腹重将的,这样的地方倒是要派人多跑跑。
而今年陛下钦点了巡边御史来河州。一是因为,河州前两年动荡不安,河州边军至允文帝登基到现在,已经换了四茬儿。
第一任还能说是允文帝担心人在河州待久了,拥兵自重,或起了二心,所以将人调遣回京任职。那么第二任和第三任就没那么好命了,这两位都是战死在任上的,也因为死的仓促,朝廷来不及钦点将领领兵,便由身边的副将接任将军一职继续抗击鞑子。而如今的归德将军,就是如此上位。
他就是上一任边疆守将身边的副将,也是运气好,本事高,临危授命还将两多万的鞑子打了回去。军情如实上奏,陛下自然将河州一地的军防事务交给他,并赐予二品归德将军的官位。
也是因为这位归德将军陛下并不太熟悉,所以此番巡边,才特意挑了河州。当然,其中自然还有一些隐情,却不方便告诉士衡。
比如,李和辉来时还曾授命,代替天子与归德将军商议突袭鞑子有几分可行性。
因为鞑子的可汗病重,内部纷乱四起,几个王子争相上位,闹得乌烟瘴气。
朝廷在鞑子中安置了几位密探,经年之后,也有两个得用的。那两人就传回消息,此事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