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已,先帝之英武早已深入人心;切幸朕作为太子监国多年,对朝政之事也颇有见解,故此诚惶诚恐接此皇位;
今朕大赦天下,将夏元吉官复原职,任户部尚书,主管朝廷财政;同时将对内阁诸大臣授予更高的品级;
任杨溥为翰林学士兼大学士;
任杨士奇为首辅大学士兼少傅兼兵部尚书;
杨荣留任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任黄淮为翰林学士兼户部尚书;
金幼孜留任大学士;
均授一品衔。”
杨士奇等人均一脸受宠若惊,急忙下跪磕头谢恩;待这些事都做完,朱高炽也逐渐有些疲累,询问百官是否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奏报。
百官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没话说;朱高炽见状也就下朝,同时让我和朱瞻基以及三杨等人到乾清宫议事。
到了乾清宫中,朱高炽坐在龙椅上,吩咐王贵给我们端来凳子,待我们坐好便开口说道
“刚刚朝会,朕有些想法,但是时机未到,想跟你们先聊聊。”
杨士奇马上便跪下请朱高炽训话,朱高炽笑呵呵的扶起了杨士奇,让他不必如此拘谨,都一起共事这么多年了;阻止了杨士奇的谢恩,便继续说道
“现在朝廷官职,繁杂冗余,朕想清理掉一批闲职,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时朱瞻基站起身来说道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翰林许多学士以及言官均是只吃皇粮不干事之人,如需清理闲官,可从此入手。”
朱高炽听完点点头,看向我们,想让我们也给出看法;我坐在一旁也不开口,倒是杨士奇他们商量了一阵,回道
“禀皇上,臣等认为太子所言极是,但裁官之事重大,需从长计议。”
朱高炽听完后也还是点头,直将目光看向我,就是要我也提出建议;我愣了愣,在众人的注视下无奈地说道
“父皇,儿臣觉得,清除冗官,宜快不宜慢;今天下大定,但国库之银两却丝毫未有增长,只因朝廷养着这么大一批官员。
及时动手处理掉这些人,才能彰显皇上之决心,同时也可使在位之人更加明白在其位,谋其职。
同时清除冗官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之策略,重点还是该如何与民休养。”
朱高炽听完我的话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让我有什么想法都提出来,趁着三杨等贤臣都在,一起商议。
我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着十分优秀的例子;如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这些帝王的做法都使国力日益增强。
故皇上欲与民生息,需自朝中修明纲纪,对百姓轻徭薄赋,对受灾的河北等地区予以赈济,开放山泽以渔猎。
对离乡之流民,妥善安置,废除重农抑商之策,农商并举,如此国家岁银之收入方可见涨。”
我的话确确实实给大家上了一课,这里有些道理他们不是不懂,只是不敢往那方面去想;而我的回答也极大的增加了朱高炽的决心,于是他下令道
“就如瞻坤所说,即日起三天内,内阁整理出冗官名单,着手清理;
另一方面根据地方上报之奏折,看哪些地方有灾难,报由户部,户部作出批示后交予朕审批;由暗龙卫负责监管赈灾之银两到位;
只是农商并举,朕担忧有损国本,如若百姓都从商,那谁来种粮?此事需要再议。
你们都放手去做吧;瞻基瞻坤你们留下,杨阁老你们都可以退下了。”
三杨等人拱手告退,只留下我跟朱瞻基在看着朱高炽,不知道他有什么说的。
待三杨他们彻底走后,朱高炽看着朱瞻基说道
“老大,你刚刚对你弟弟的表现怎么看?”
朱瞻基抱拳答道
“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