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想偷袭都来不及(2 / 2)

选司郎中的消息……

简直可以被将门视为挑衅……

是以不到半日的光景,京中的将领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一时间五军都督府简直炸了锅,两位国公下朝之后便回府了,五人再次弹压,一众武功高强的将领们聚集在一次大肆咒骂着发泄对陈霄的仇恨……

也让陈霄的仇恨值再次暴涨一百多万……

平地一声雷,斗然而富!

陈大人乐得合不拢腿,想不到当初一步闲棋,居然有这么大的收获……

陈大人感受到了当官的快乐,靖北道那点基业,顿时都觉得不香了

这一天晚上,陈霄的同年们听说慷慨解囊的送兄……阿不,是陈兄荣盛小司马,纷纷提着礼物来道贺。

此时,陈霄尽早在朝堂上写的那篇《六国论》已经传遍京城,就连国子监的太学生,都人手一份,读到心潮澎湃处,不免慷慨激昂,这篇雄文太有气势了,一时间满朝文人纷纷化为陈吹。

受《六国论》的影响,一时间“义不赂秦”的观点成为政治正确,再敢言割地者都是卖国贼,连内阁的两位宰相都被文人们骂成了奸佞,主战的呼声搞过了议和的呼声。

郁闷了一下午的将门这下乐了,我去,这是什么情况,怎么一下午的功夫,文官集体自杀式助攻。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还等什么,秣马厉兵干他女良的

赶紧让自家子侄们参军,功名需从马上取。

他们这些将门勋贵,按例可以荫及子孙的,只要通过了兵部的考核,就可以从中级军官干起。

什么,兵部现在负责考核的小司马是陈霄?

夭寿啊,又是一大波仇恨值。

深夜……

内阁里依旧灯火通明,司职郎们快步的走来走去,手中抱着厚厚的文牍,脚步却很轻,生怕打扰了宰相大人的思路……

此刻,文渊阁里,右相李善长写完一篇政令,阁下毛笔,转了转酸疼的手腕,对仍旧专注的盯着奏折的左相胡惟庸苦笑道:“听说陈霄晋升合体境了”

左相胡惟庸神情平淡,完全看不出被手下骂成买过奸佞的委屈,低声道:“年轻人,还是气性大了些,刚开完朝会,便急着立威,以后将门只会更加提防他的。”

李善长没有胡惟庸那么谨慎,也没有那么深的城府,笑着道:“年轻人嘛,哪能学得会隐忍,况且今天早上泰宁伯闹的那一出你也看见了,就算他隐忍,将门就会放过他么,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显出一方高手的气度来,也让宵小之辈知道敬畏。”

李善长说完,见胡惟庸半天没有回应,便拿起下一本奏折准备打开看看,却忽然听到胡惟庸以近乎呓语的声音叹了一声:

“大宗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