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夏元璋一家的恩人(3 / 4)

点儿和李中堂的关系,将春来轩的生意做到了关内关外。这会儿,他觉得他回去了。

“夏掌柜。”他总算睁眼了,看见朱传文轻轻拍打着他的脸颊。

原来也只是饿昏了头。

随即他就发现自己的手里多了一把炒熟的小米,是朱传文给的,就着水咽了下去。又把把的看着传文。

一连三小把。

这三小把小米带给他活下去的希望,他还有妻子、儿子和女儿,他还不能死。

又这么漂了两天,船终于靠了岸,船工们张罗着把大伙扶下船。众人回想起几天的经历,尤其是几十条帆船仅剩下这一条,其余的都不知去向,既感庆幸,又觉悲哀,那些失去亲人的不免面对苍茫的大海惨然悲泣。

上了岸,夏元璋来到传文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说:“传文兄弟,谢谢你了,救命之恩日后我一定报答!”

倒是文他娘赶忙扶起他,凄然一笑说:“夏掌柜的,不敢当,你活下来就好,以后不许你再提救命这句话,这都是应当应分的,谁都应当这么做。”

传文也是扶着夏元璋:“夏掌柜,活下来就好。”这个年月,他是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要是他有更多的粮食,就能救更多的人,但这之前,得保证自己家人不是。

下船后,朱传文问一个船工:“伙计,这是到了哪儿?”船工说:“庄河。”夏元璋听了却怔怔无语。

庄河在大连和丹东中间,离大连200多里地。

去大连算是回头路了,朱家众人还能去400多里外的奉天。那里也有大点的火车站。朱传文盘算着。

想想之后,奉天这个地方他还是不想去了,因为不久之后,这里还会迎来日俄最后一次陆上战役。他可不想带着两个兄弟被抓了壮丁去挖壕沟。

夏元璋说:“传文兄弟,我们一起走吧。”

他这是想报恩!

这个时代,要说铁路网最发达的地区,还是东三省,自1897年,沙俄派兵舰侵占了中国的旅顺和大连,于1898年3月迫使清政府签定了《旅大租地条约》,5月又签订了《续定旅大租地条约》,7月份签订了《东省铁路公司续定合同》,攫取了旅大租借权和东清铁路南满洲支路(冰城到旅顺)的修筑和经营权。

所以东北的铁路是,一开始就由这些侵略者修建的。

运营这些铁路的,叫东方铁路公司。

之后才是日本人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几人就雇了一辆马车向着大连方向赶去。

“夏掌柜,我们到此一别。不知何日再见。”

到了大连,几人和夏掌柜就分开了。因为打仗的缘故,夏掌柜在大连周围村子的一户人家给他们先找了住的地方,自己则是马不停蹄的往旅顺的家中赶去。

一连两天,旅顺那边炮击的声音,就是大连周围都听的清清楚楚。

朱传文心想,不知道能不能亲眼见识“肉弹战车”,当然这也只是想想,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去往冰城的火车票还没买到,实在是有些太紧俏,俄国商人都拖家带口的往冰城跑,却等到夏元璋一家人却匆匆赶了过来。

一见面,夏元璋就带着俩孩子来到朱传文身前。

“玉卿、玉书。跪下,这就是我们夏家的恩人。”说着自己带着妻子给朱传文深深的鞠了一躬。

原来,等夏元璋赶到旅顺的时候简直没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触目惊心的是布满整个旅顺的断臂残肢。

这一切都让夏元璋不敢再往下看。

赶回家里,看见焦黑的院墙,就知道大事不好,推开半掩着的院门。

也还好只找到了丈人丈母的尸体,妻子儿子女儿的一个没见。

本想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