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端容贵妃:陛下……陛下竟哭了?(5 / 6)

崇平帝重重叹了一口气。

可他偏偏用错了人,放着对的人不用!刚愎自用,志得意满,已为天下笑柄……

不,这都是南安匹夫,误军误国!

这会儿,端容贵妃端起粥碗,轻声说道:“陛下,先喝了药粥吧。”

冯太后忽而开口道:“容妃给我吧。”

端容贵妃愣怔了下,迎着那银发老太太的锐利目光,将垫着帕子的粥碗递给冯太后,道:“母后,小心粥烫。”

继续阅读

冯太后接过汤碗,宫灯烛火似将往日凌厉的老太太映照的慈和许多,端过汤碗,拿着汤匙轻轻搅动着,散着碗中药粥的腾腾热气。

“太医说,你身子亏空的厉害,开了一些人参、鹿茸之类的补血之药,你才多大年纪?就吃上这些大补之物?你父皇前几年头里也不吃这东西呢。”冯太后递至近前。

“母后。”崇平帝抬眸看向冯太后,说道:“让母后忧心了。”

“唉。”冯太后递将过去,伺候着崇平帝吃着药粥,看向那鬓发间的白发,叹了一口气,道:“你也是快半百的人了,既然给咸宁找了个知兵事的女婿,就该勤用着,兵事上不托付给他,你托付给谁?”

其实,心头倒也知道缘故,还是制衡,防备,不能一家独大。

崇平帝吃了药粥,周身暖和了一些,目光闪动,低声说道:“母后。”

“一些文官儿的话,听听就好,不能当真,你将女儿和侄女都嫁给了他,他但凡还是个人,岂会存别的心思?”冯太后目光锐利如剑,说道。

崇平帝面色倏变,心头一惊,低声道:“母后,儿臣从无此念。”

他何时猜忌过子钰?子钰是他一手简拔,又将女儿和侄女嫁给了他,他从无此念。

冯太后看向自家儿子,苍老目光中涌起复杂之色,叹道:“母后虽然不懂驭人,但也大抵知帝王人心所想,你可知开国之时的太祖?”

崇平帝一时默然,目光怔怔出神,心底难免思量起开国之事。

“太祖爷封了四位郡王,当初就属北静王功劳最大,仍然还让北静王以及其他几位郡王掌兵,历朝历代异姓封王可都是没有的。”冯太后轻声说道。

崇平帝闻言,心头一惊,说道:“母后,儿臣……并无此意,也是为了大汉社稷的。”

那等猜疑防备心思,他如何诉诸于口?

“皇儿,人心都是肉长的,你那些心思,保全也好,防备也罢,人岂会不知?”冯太后轻轻舀了舀粥碗,道:“人心寒了,再想焐热就难了。”

一旦猜疑的种子埋下去,让人家察觉出来,原本没什么的,反而起了变故,这才是种祸之因。

“幸在你还是他的岳父,女儿和侄女都嫁了过去,那到南方得罪人的差事,他也给你办了。”见崇平帝面色变幻,冯太后叹了一口气,说道。

崇平帝默然片刻,徐徐道:“母后,是儿臣…儿臣着相了。”

先前西北战事他不听那些文臣的谗言,就继续用子钰,又能如何?大胜之后,威望隆重,又能如何?

革新之策的四条新政,那摊丁入亩,本就是得罪天下士绅的苦差事,子钰都能提出来,不惧怨谤,他心底竟担心子钰功业太大,有朝一日势大难制?

只要他活着一日,子钰岂会生出异心?

等到大胜之后,再以其他法子钳制,如此一来,岂会有西北大败?

这种最深的心思在这位中年帝王心头来回起伏,目色时而阴沉,时而释然。

好在,一切尚有挽回之机!

子钰是他的女婿!

这会儿,端容贵妃早已离母子二人远一些,站在朱红梁柱之下,因为逆着青鸾宫灯晕下的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