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1 / 8)

寰宇明灭 幻月流光 9402 字 2023-05-02

uji/

朱元璋还对北元蒙古官民采取劝谕归降、恩惠怀柔的招抚政策。一大批故元官民归附明朝。这些归附官民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并对明朝有了新的认同。22

藏族

朱元璋采取“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统治政策,“制御”藏区。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派人进藏诏谕各地首领。洪武六年(1373年),一些藏族首领到南京,明朝对他们授予官职,并设立朵甘卫、乌思藏卫和河州卫,后来朵甘卫和乌思藏卫升为朵甘都指挥使司和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外交成就

“不征之国”

在对外政策上,朱元璋一反元朝使用武力的做法,而采取和平的策略:“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他将朝鲜、日本、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佛齐、渤泥等国列为“不征之国”,与这些国家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高丽、朝鲜

1368年明军攻克大都,明与高丽即分别主动遣使聘问。1369年,高丽对明称臣。23但高丽王朝面对北元与明朝两大势力一时尚未作出选择,致使两国关系十分紧张。24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篡位。之后,李成桂参考了高丽古名“朝鲜”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宁”,请朱元璋裁定,朱元璋表示“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最羙。且其来远矣,宜更其国号曰朝鲜”,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但明与朝鲜间由于潜在的疆域矛盾,造成双方矛盾激化。25直到明成祖时,明朝与朝鲜王朝的关系才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24

日本

朱元璋登基之初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一是希望他们来朝贡,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问题。26结果,国书送达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反而砍了使者的脑袋。朱元璋知道后恼羞成怒,扬言出兵,要征服日本。但最终并未真正出兵,在《皇明祖训》中,朱元璋规定日本为“不征之国”。

琉球

1372年,朱元璋遣招谕使杨载向琉球中山王宣谕,自此中山国始向明朝进贡。1373年,北山和南山也开始向明朝贡。1392年,朱元璋命令福建善于造船航海的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其后裔世代居住在久米村,被称为“久米三十六姓”或“闽人三十六姓”。27

暹罗

1377年,朱元璋册封阿瑜陀耶国王为“暹罗国王”,“暹罗”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称为中文语境下对泰国的称呼。有明一代,暹罗遣使臣到中国访问112次,中国也派使臣访问阿瑜陀耶19次。

社会政策

养老政策

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朱元璋怕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

为了让居家养老者有人服侍,洪武六年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让70岁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国家允许老人的一个儿子免于服役。

对于那些孝敬老人的人,朝廷不但给予精神表扬,还给予物质奖励,赏赐衣物,发放奖金。而且,这些孝子孝女年老时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当他们年届60岁就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岁时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如果孝亲模范不幸成为孤老,那么他们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养济院的同等待遇,当地养济院会每月按标准把钱粮送到他们家中;去世后,政府还会发放三两银子作为丧葬费。

在朝廷的要求和带动下,形成了尊老养老的风气,赡养老人的要求也渗透到各地家法族规之中。被朱元璋称为“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郑氏的《郑氏规范》是中国传统家法族规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