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娘娘。
被碗子山波月洞黄袍妖摄将去。
贫僧偶尔相遇。
故寄书来也。
国王闻言满眼垂泪道。
自十三年前不见了公主。
两班文武官。
也不知贬退了多少。
宫内宫外大小婢子太监。
也不知打死了多少。
只说是走出皇宫。
迷失路径无处找寻。
满城中百姓人家也盘诘了无数。
更无下落。
怎知道是妖怪摄了去!
今日乍听得这句话。
故此伤情流泪。
三藏袖中取出书来献上。
国王接了见有平安二字。
一发手软。
拆不开书。
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
学士随即上殿。
殿前有文武多官。
殿后有后妃宫女俱侧耳听书。
学士拆开朗诵,
上写着。
孝女百花羞顿首百拜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
暨三宫母后昭阳宫下。
及举朝文武贤卿台次。
拙女幸托坤宫感激劬劳万种。
不能竭力怡颜。
尽心奉孝。
乃于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蒙父王恩。
着各宫排宴。
赏玩月华共乐清霄盛会。
正欢娱之间。
不觉一阵香风。
闪出个金睛蓝面青发魔王。
将女擒住驾祥光。
直带至半野山中无人处。
难分难辨被妖倚强。
霸占为妻。
是以无奈捱了一十三年。
产下两个妖儿尽是妖魔之种。
论此真是败坏人伦,
有伤风化,不当传书玷辱。
但恐女死之后。
不显分明。
正含怨思忆父母。
不期唐朝圣僧。
被魔王擒住。
是女滴泪修书。
大胆放特托寄此片楮。
以表寸心。
伏望父王垂悯。
遣上将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获黄袍怪。
救女回朝。
深为恩念。
草草欠恭面听不一。
逆女百花羞再顿首顿首。
那学士读罢家书。
国王大哭三宫滴泪。
文武伤情。
前前后后,
无不哀念。
国王哭之许久。
便问两班文武。
那个敢兴兵领将。
与寡人捉获妖魔。
救我百花公主?
连问数声更无一人敢答。
真是木凋成的武将的文官。
那国王心生烦恼。
若涌泉只见那多官齐俯伏奏道。
陛下且休烦恼。
公主已失至今一十三载无音。
遇唐朝僧寄书来此未知的否。
况臣等俱是凡人凡马。
习学兵书武略止可布阵安营。
保国家无侵陵之患。
那妖精乃云来雾去之辈。
不得与他觌面相见。
何以征救?
想东土取经者。
乃上邦圣僧。
这和尚道高龙虎伏。
德重鬼神钦必有降妖之术。
自古道来说是非者。
就是是非人。
就请这长老降妖邪。
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
那国王闻言急回头便请三藏道。
长老若有手段法力,捉妖魔,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