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这人有点厉害的(2 / 3)

,压根没想那么多。

不提诸人心思,李孝忠大概也是明白的,暗暗摇头,大丈夫俯仰无愧于心,倒是真的没把这诸人揣度放在心上。

“只是见到齐王檄文,想为这太行山百姓做些事,便散了大半家财,募些乡邻,一路赶来此处。”李孝忠简单解释了一下,指了指身旁的壮汉,继续道:“这位好汉名邵翼,解州安邑人,还有一个哥哥绍兴,本是解州豪杰,我等一路来助齐王。另有一好汉,龙门人,姓邵名云,都是好汉,又是本宗,相约为兄弟。”

“那绍兴、邵云两位好汉呢?”袁朗问道。

王烨接待,袁朗作为右军都统制作陪,这接待规格真的不是一般高。

原本这般活跃氛围的事情,王烨做也成,总不能让人话落在地上,只是看王烨有些走神,袁朗才接过了话茬。

王烨确实有些走神,这一群姓邵的好汉,对王烨的思绪瞬间产生了一些奇妙的刺激。

王烨这人大学不好好学习,但是喜欢看小说,两宋之间也就是靖康年间的小说,《邵宋》是最喜欢的。

而对其中一个人物,也就是李彦仙,对他的印象王烨相当深刻。

而王烨是大略记得的,李彦仙是改过名的,至于改名之前的名字,王烨是真的不记得。

谁看小说还带脑子?

是吧~

而这三个姓邵的名字出现,虽然稍微有一些出入,但是邵云这个名字,王烨大略还是记得的,其中有一篇番外,就是关于李彦仙的故事,写的很好。

继续阅读!

而眼前这人,如果是李彦仙的话,那这伟大光明正确的三观,似乎就全对上了。

李彦仙,字少严,本名记不得了。宁州彭原人(今甘肃宁县),后徙居巩州(今甘肃陇西)。南宋初年名将,民族英雄。

靖康之难后,李彦仙毁家纾难,募兵勤王。

建炎元年,李彦仙上书弹劾李纲不知兵,结果遭到有司追捕,不得不改名“李彦仙”并逃匿。

金兵占领河东后,李彦仙再度从军,并于建炎三年(1129年)收复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河中府(今山西运城)中条山一带。

独守孤城一年后,终因粮尽援绝于建炎四年(1130年)战死在陕州城外,年三十六。

史书记载,不过寥寥百余字,但是细细读下来,确是一位真英雄的一生。

璀璨而悲壮。

越看眼前这李孝忠越顺眼,心中也愈发欣喜。

“绍兴和邵云兄弟,如今便在太原城中···”

王烨终于回魂了,听李孝忠的计略。

“梁山有火药利器,攻城无碍,只是我等确是也想不出哪里能帮得上忙的,恰逢贼寇畏惧于梁山军威,各方来投的绿林豪杰,来者不拒,便做了这一手布置。”

李孝忠先交代了此番布置的背景。

“梁山攻城之时,小可愿为先锋,绍兴兄弟机敏知兵机,定能里应外合,助梁山快些拿下太原城。”

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诸将点头。

乐和心中更是大赞,莫名这人跟李俊有些像,等等,又有些不像。

说跟李俊像,是这些人,都是那种看着不惊艳,但是很“厉害”的人物。

比如请为先锋这种事。

梁山能让这么一支散兵游勇打先锋吗?

这不是把人做填旋(炮灰)吗?

那为什么请为先锋,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

不是,是不知道怎么取信于王烨,所以才要做先锋,以示无私。

毕竟做先锋破城,完全就是把后背交给了梁山,梁山也不需要担心是不是反间计什么的了。

说回眼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