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最后,一把火烧了燕京有可能,打到一兵一卒然后自刎也有可能。
“耶律淳不降,其他人未必不降,比如萧奉先,只要大军打出不可战胜的气势,他们自然会降。”韩世忠道。
是的,耶律淳想死,其他人可未必想死。
说到这萧奉先,其人也是人才,辽国出名的奸臣,忽悠的天祚帝一愣一愣的。
然后在天祚帝被擒杀之前,进言杀辽国中兴希望晋王耶律敖鲁斡,然后后来被反应过来的天祚帝撵走了。
结果刚好躲过一劫,没死。
辗转到燕京,被耶律淳收拢在朝廷,许是因为确实没人可用,又或者萧奉先人有些本事,其人在燕京竟然混的不错,依然身居高位。
这种人物没死,在各国都出了名。
无论是说耶律淳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好,说耶律淳忠奸不分也罢,反正各国都关注到了这么一个人物。
所以韩世忠才会拿萧奉先举例子,可不是说萧奉先已经联络上了可以做内应。
王烨点点头,不置可否,继续问道:“榆关如何攻破?”
“榆关无护城河,防备也不严密,便如锦州这边攻城即可。”韩世忠道。
“嗯,也是一种方式。”王烨道,笑了笑,继续说道:“他们有人建议,以海军走界河(后世海河附近,天津市区内)登陆,转桑干河,入高粱河,可以沿河补给直入燕京,方便的多。”
继续阅读
熟悉古代打仗的都知道,运送粮草的难度,一般情况下,根据路况难度和远近,很多时候,三四个人才能运送够一个人吃的粮食。
这也是许多战争,动辄百万大军的原因,因为需要数量倍数的辅兵来支援战斗。
这般规模人口动员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影响极大,粮草钱财的花费自然也极大,所以打仗多了,国家容易完蛋,这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而梁山能越打越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海运和水运来进行战争,亦或者是硬寨呆仗的稳步推进战术,这两种都可以极大的缓解粮草运送的压力。
所以沿河作战,对有海军和水军优势的梁山来说,就是另外一种稳妥的进军方式。
“咱们沿海运送补给,本也压力不大。若是走界河,那是辽与宋边界,平生波澜,不如从榆关强攻,然后正兵硬推。”韩世忠道。
打仗,最好的战斗环境是只有战斗双方。
如果有第三方加入,无论是敌是友,对战斗的影响都很大,韩世忠不是很喜欢这种场面。
“我觉得你是对的,最后一个问题。”
“主公请问。”
“若是跟大宋朝廷对上,当如何?”王烨问道。
韩世忠略顿了一个呼吸,组织下语言,道:“主公问这个,我就有的说了,我和刘锜兄弟不一样,我西军并无多少故人。当初一个马勺吃饭的几个,除了死了的,也多来够奔我来了,如今最差也是都头做的挺好。所以大宋朝廷对上就对上了,俺又没啥过意不去的。咱梁山从来没有面对敌人不还手的说法,如果我觉得他们对俺有危险,先下手弄死他们也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泼韩五,能把任人唯亲说的这么理直气壮的,而且说自己的时候,都不忘暗戳戳踩一下刘锜。
毕竟如今统领选锋的热门人选中,就有刘锜。
因为论帅才,刘锜如今已经崭露头角,在治军、领兵、将将等方面,都挺好,除了个人武艺这种做都统制没啥用的加分项,其他都是顶配。
当然,这个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是性格。
如今刘锜上山也是五六年了,人都长成二十三岁的大人了,孩子都生了,大家自然也都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