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祭天大典(4 / 4)

黑耀轨迹 用户23921325 2442 字 5个月前

最重要的一个仪式,散胙,也就是把祭品分发给所有参加祭祀的人。

凡与祭者,皆受福胙,也是恩礼广博也。古代的家族祭祀一般以宴会告终,盖与先人同时也。所以祭以示敬,宴以尽欢,正是礼之用,和为贵。显是先王一张一弛之道。至於散胙,以示无论亲疏,依次受福,只有次序之先后,并无礼遇之厚薄,此先人之泛爱众也。

以上就是散胙的古代定义。

过去这种散胙,只是帝王举行祭天仪式时给作为陪衬的贵族一种福利赏赐。

代表的含义是,现在举行祭天仪式了,上天会降临福赐给主持仪式的帝王。

而为了显示自己不会独占上天的恩赐,主人吃肉仆人也可以喝汤,那些陪衬的贵族都会受到分发祭品的赏赐。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散胙这种在祭天大典后的仪式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随着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出现,散胙不知不觉中反而成了大明帝国祭天大典最让人关注的部分。

这就像是电影颁奖典礼上,歌舞表演和各种铺垫仪式没有人注意,却都对最后的颁奖时刻关注一样。

现在的散胙,成了各个城市权贵和帝国高层展示自己身份地位的舞台。

祭典结束散胙时,参加祭天仪式的贵族通常都是按照自己的权利地位,按照先后顺序领取散胙分发的祭品。

你说你家的权势有多强,自身的地位有多高,可在祭天大典散胙时连个前百名都排不进去,就知道你在自己的圈子里实际权势是什么地位了。

所以在很多时候祭天大典之前,贵族都会对散胙时的排名进行明争暗斗,就为了自己的排名靠前。

“礼成…”随着祭师洪亮的声音,每年一次的重阳祭天大典终于结束了。

随着祭师的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飞快跑出市中心广场,速度飞快就像是被追赶的兔子。

祭典前两个多小时的等待,三个多小时的祭典又不能离开,有些人早就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