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细品。
按住那位作死的御史后,身边的这群御史才算松了口气。
这二年谁的屁股能保证一定干净?
但他们也清楚,那位晋国公有自己的底线。
只要你能辩过苏根生,而不玩一些场外的阴招,人家也不会拿阴招对付你。
反之,他阴死你。
双方吵了半天,也拿不出一举压死对方的说辞,气氛有些僵持。
就在朱棣准备趁其疲惫,一举拿下的时候,蹇义这个愣头青却站了出来。
别看这小子上朝之后就一直沉默寡言,一言不发,一旦这小子在这时入局,自己可能有些不妙啊。
孰不知,还没等朱棣喝令他闭嘴的时候,蹇义却躬身下拜:“臣,附议!”
啥玩意儿?
朱棣以为自己听错了,忍不住抠抠耳朵:“蹇卿,你说你同意?”
“是。”
朱棣大喜,“好,好,好!”
虽然不明白这个愣头青,这次怎么会这么痛快站在自己一边,但他却知道这是拍案落定的最佳时机:
“翰林待诏拟旨,即日下达旨意。”
大臣们面面相觑,无奈躬身:“臣等...遵旨。”
早朝散后,这些大臣七七八八的将蹇义围住,气愤的质问他为何‘背叛’他们。
谁知蹇义只是不屑的扫了他们一眼:
“诸位同僚,长痛不如短痛的道理,不需要本官再说吧?”
“与其大明年年陷入战事之中,不如倾其全力,一战而定,何如?”
说完,潇洒的一挥袍袖,大步离去。
独留下那些大臣,凝神思索着蹇义的话。
好像,蹇侍郎的话...有那么一点道理?
现在的大明,就像朱棣领导下的一台战争机器。
一但命令下达,每一件精密的齿轮就开始转动。
新的南海舰队招兵令,即刻颁布。
不同于上一次的寥寥无几,仅义乌一地,报名从军者不知凡几,差点挤破了征兵衙门。
征兵衙门的官吏瞠目结舌之余,好像明白了一点缘由。
且不说海军无论是俸禄、待遇都远远优于陆军卫所兵,光是看看季家那俩小子的待遇,谁又能不羡慕?
季岩吉那个庶出的仔,如今在家里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回了家嫡长子也得坐在他下首。
更遑论这次若是在北朝战场立功,回来之后恐怕族谱都得给他单开一页。
至于季信秋那个憨仔,更是咸鱼大翻身。
提亲的媒婆差点踩破他家的门槛,有些孀居的寡妇更是托媒婆托问——
季信秋那小子介意寡妇不?要是介意的话,问问他爹介意不?
媳妇儿当不成,后妈也不是不能接受...
总之一句话,如今的大明海军,就是香饽饽和光明前途的代名词,谁又能不心动?
不过才十余日,南海舰队就超额完成了征兵任务。
仅义乌一地,参军报名者就愈数千。
这些新兵将随着新下水的舰队,一同前往崇明备倭卫训练、考核,等待郑和接收。
但北朝的战事,却在此时起了变化,战局似乎开始朝着大明不利的方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