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桓公面对大哥周宣王的询问,小心翼翼道;“这件事错综复杂,从太原回来时候的谣言。 再到后来的一系列事件,表明了咱们宗周政局并不稳定,关于杜伯一案,杜伯与宫女私通一事已经发现是不争事实”。 所以杜伯因为这个丢掉性命不算冤枉他,但是……。 周宣王道;“姬友,你我乃是兄弟,有什么话就直接说,我不相信你,我还能信谁!”。 郑桓公道;“杜伯曾说是王妃和申侯等人联手陷害他,此言并非虚言,因为杜伯不管如何,是大王的坚定支持者。 难免会跟申侯等人政见不合,大王难道忘记了谣言当中的,月将升,日将落”。 月代表女人要干政,而王妃她就叫……。郑桓公说罢看了周宣王一眼。 周宣王铁青着脸,嘴角蹦出个字道;“偃月……,啊!寡人难道被他们欺骗了”。 周宣王道;“弟弟,你这次要帮我调查此案,不管牵涉到谁,我一定饶不了他们”。 郑桓公道;“大王,此事牵涉甚广,只能暗自调查,不能大张旗鼓的调查,否则不知道又要生出什么事端”。 周宣王点头道;“你说的没错,这样吧!我先把申侯调走,你暗中调查此案,我任命你为大司寇”。 随后周宣王以监视楚国为由,将申侯调离都城镐京,郑桓公调任大司寇。 周宣王还是觉得谣言是心中的一道坎,他想到龙涎香的事情,上次龙涎香孕育出了妺喜,导致夏朝灭亡。 现在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杜伯到底有没有和女鸠私通,还是真的是被人陷害,而女鸠就是龙涎香受孕,在案子没有搞清楚之前,干脆,直接先把褒国的国君弄到京城。 省的褒国再出现一个像妺喜那样的妖女,如果褒国真有妖女,扣押着褒国国君,随时可以处理此事,确保万无一失。 于是周宣王将褒国国君褒饷调入都城镐京,让他接任谏议大夫 正好补了杜伯的缺口。 申侯一看局势,就知道周宣王肯定发现了什么,于是赶紧找伯阳父商议,伯阳父道。 “申侯,你放心的走,这里交给我了,姬友好对付,一切有我”。 于是申侯回南申国,伯阳父找到郑桓公,他告诉郑桓公,周宣王根本不信任你,你在朝廷这么多年,为何始终在权力核心圈之外。 特别是军政上,周宣王宁可相信外人,申侯,尹吉甫,皇父,方叔,虢文公,甚至嬴祺,赵叔带。 而你作为他的亲兄弟,却被排除在外,就是因为他曾经搞乱齐国,搞乱鲁国,搞乱楚国,现在你看看 ,晋国也搞乱了。 周天子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破坏周礼,将四大诸侯国全部搞乱一遍,就是害怕诸侯国对宗周天子形成威胁。 你再看看他用的什么手段,都是让四大诸侯国内讧,兄弟相残,弑君夺位。 他现在老了,自然也怕你会对他形成威胁,自然不肯放权给你。 郑桓公道;“我又没有野心,做个卿士挺好,管不管军政都无所谓”。 伯阳父道;“郑侯自然是心胸坦荡之人,但是宫内曾经传出谣言,大王有意死后让一部分他认为会对太子有威胁的人殉葬……”。 伯阳父道;“我希望这个名单上没有你……”。 郑桓公皱眉不语,他知道伯阳父找他的目的,估计他们也知道周宣王要重新调查杜伯案子,想拉拢自己。 郑桓公其实对大哥周宣王并不满意,自己始终得不到周宣王的重用,自然心有芥蒂。 但是自己也不能帮助外人对付天子,他毕竟是自己大哥,血浓于水,但是这个底线是可以用利益交换的。 伯阳父看到郑桓公犹豫不决,知道郑桓公并非铁板一块,于是道。 “郑侯,你看啊!周天子虽然有着无上王权,但是权利是谁给他的,没有朝臣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