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苦难和爱情(2 / 3)

赶在年底拍完,然后拿去柏林冲奖的原因。

两人又聊了一阵,韩平才留下剧本独自离开。

一周后,由汪厂长主持的剧本商讨会召开。

在场的人除了汪厂长和韩平这个剧本创作者外,还有厂里的编剧和剧本审核人员。

本来,剧本已经得到审核委员会通过,但当他们得知韩平冲奖的想法后,他们又觉得剧本还有优化的余地,于是强烈建议厂长开这场研讨会,并且还要叫来韩平这个剧本创作者兼导演。

会议一开始,老同志们便纷纷建言献策。

“剧本里对时代背景弱化太厉害,我的看法是加大矛盾冲突。静秋的成份有问题,老三是司令员的儿子。正常情况下,他们想要恋爱,身份的阻挠大到不可想象。咱们都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如果观众不能共鸣,这部电影就是失败的。”

“我觉得老陈说得很对,那种个人力量在集体力量面前,如同螳臂当车的无力感加到剧本里面,会让剧情层次更丰富,矛盾也更突出!”

“在特殊时期的管教下,静秋自然会形成单纯、乖巧、安分守己的个性。所以当静秋遇到老三之后,即使心中出现了那从未有过的悸动,她也很快地压抑自己的感情。!但这种压抑需要宣泄,这同样也是观众需要看到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越是极端环境下,被压抑的爱情会产生疯狂的‘性’。那时候,谁的手里没有一两份禁书抄本?”

“对,这方面为什么不着重描述呢。静秋外号三里弯,可见她的身材有多好,也只有这种女孩,第一眼就能让男人重视吧?”

“剧本里喜欢静秋的人很多,有描述的几个年轻男性都对她有想法。这样的静秋得多有魅力?必须是漂亮的,身材还要好,说直白点,必须让男性有冲动才行!”

“对对对,可以安排洗澡的戏份,比如静秋在洗澡,水珠顺着静秋的脖子一路向下……外面还可以安排人偷看。”

“静秋平时可以穿宽松的衣服,增加看点!”

“静秋去医院找老三,想要把自己的身体给他,这里完全可以展开来,多延伸一点!”

“对对对……”

“……”

从头到尾,韩平一言不发,看着这几位老同志为剧本出谋划策。

都说八十年代国内有多保守,可别忘了,这个年代同样是最开放的。

其实倒不是说这些老同志的思想有多黄,而是时代就是如此。

八十年代是华夏文化改革的重要时期,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文学艺术作品开始突破传统的束缚,探讨更为广泛和深刻的人性主题。性作为人性中的重要部分,自然成为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往小了说,这类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能够深入揭示人物的性格、心理和命运。创作者可以更加立体地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往大了说,通过这类描写,创作者可以进一步深化作品的主题,表达更为复杂和深刻的时代之殇。

可偏偏,韩平一言不发。

从开始讨论起,就基本没怎么说话。

通过爱情故事来表达一种人性思考,这种故事国内少吗?

老同志们兴致勃勃聊了半天,发现讨论会的主角韩平一言不发,仿佛事不关己一般。

这时,他们才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有位老同志看向坐在汪厂长旁边上沉默不语的韩平:

“韩导,你觉得我们的思路怎么样?”

“挺好的。”

韩平点点头:

“很棒的思路,如果照这样的思路去拍,那么这部戏有深度,有艺术性,还不缺看点,上映后应该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