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出来了。
旋转后拉式栓动枪机原理是这样的。
来回移动的枪机,是由机头、击针、击发筒、击发弹簧和枪栓体组成内部,击发筒的一端连接击针、另一端设置有开锁螺旋面,枪栓体的后端有个拉机柄,枪栓体的后部还设置有与击发筒上能够相互咬合的开锁螺旋面;
击发筒的内腔是击发簧,击发簧的一端顶在枪栓体的枪栓帽上;击发筒的后部钢性连接有阻铁挂座,阻铁挂座中部设置有阻铁扣合斜面。
工作时候原理就是,当用拉机柄向前推动枪机前移动时候,阻铁会卡住击发筒,这样击发筒内的弹簧,因为和枪栓体连接,随着枪机前移,弹簧会被拉伸。
当扣动扳机时候,阻铁下移,击发筒在弹簧力作用下迅速前移,击发筒前端有击针,通过枪机上面的小孔,伸出,撞击子弹底火,完成发射。
枪机的闭锁就很简单了,枪栓体前端,有三个凸起,枪镗口有三个凹口,这样枪栓体进去后,枪机一旋转,就闭锁了。旋转后拉栓动步枪,就是这样来的。
枪为什么需要闭锁,我们都知道子弹发射药爆炸时候,子弹头向前飞,因为力是相互的,要是没有闭锁,那弹壳就往后飞了,那是要伤人的。
不过还只能发射单颗子弹,也没有有内置弹仓,和抽抛弹壳机构,而且膛线都是直膛线,因为长的螺旋膛线目前还加工不出来。
这个旋转后拉步枪,胡湘取名为M22式,也就是胡湘重生的第二年。
实际现在时间,是公元1222年2月份。
其实早期步枪膛线也有是直膛线,这样虽然子弹不能高速旋转,但可以把火药燃烧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子弹的推力,减少火药能量的泄露,这样子弹的初速度能增加不少。
因为是熟铁卷制铁管,不能承受高的膛压,子弹的装药量都不多。
欧洲在19世纪前半期,枪管的制作还是锻铁(也叫熟铁),后来随着机械加工工艺的进步,尤其无烟火药的应用,才有了钢制枪管。
历史上第一支旋转后拉步枪是德国的德莱塞针发枪。因为是1841年列装德军,也叫M1841式。
M1841采用是纸包弹,子弹底火更是奇葩,在发射药前面紧贴弹头,每次发射子弹,击都处于水深火热中。
而且采用纸包弹还有严重的火药泄露问题,步枪手都不敢紧贴射击,怕被火药烧伤。
采用全金属子弹,火药泄露问题,就很好的解决了,因此子弹发射药爆炸时候,方向是四面八方的,弹壳被挤压的紧贴弹镗。
胡湘一直以为枪管必须钻出来,其实锻铁枪管只要精度打造的可以,并且和子弹外径配合的好,子弹的射程也能增加很多。
这个M22精度超过百米,在二百米左右也有杀伤力。
而且子弹的威力可比手枪弹大多了。
也比杠杆步枪威力大,因为杠杆步枪用的是手枪弹,杠杆步枪没法用M22的子弹,因为子弹的后座力太大,肘节机构承受不了。
现在山上的机械坊,已经近二百名工匠了。
机床制作组:20名,齿轮组,10名,轴承组,5名,锉刀钻头制作组,10名,木工组10名,蒸汽机研发组10名,炼铁组40名,子弹组15名,枪械制作组50名。
也有小的制作组,制作板牙和丝锥,和弹簧,还有制作各个工具20名,当然这各个组的人不是固定的,都是根据需要互相调配。
每个组都有重点负责人,要不断的改进各自负责制作工艺的提升。
化合坊还是一百多人,因为原料的问题,化合坊的人工作是断断续续的,也分了好多组。他们有的人也负责山上护卫。
化合坊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