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火器(2 / 2)

有鸟铳、三长铳、鲁密铳等各式各样的火绳枪型号,火门枪更是型号繁多,三眼铳、神机铳、迅雷铳等等多如牛毛。

纷繁复杂的火器带来的是生产和后勤的灾难,经过明清易代大规模战争的检验,清初的火器基本已经定型,各式各样的火门铳基本都已经淘汰,单兵火器则大多是装备的鸟铳。

戚继光在蓟镇练兵之时,便上疏请求于军中大规模装备鸟铳,明言鸟铳“利能洞甲、射而命中,犹可中金钱眼,不独穿杨而已”,“此鸟铳之所以校中弓矢弗如也,此鸟铳之所以洞重铠而无坚可御也,马上,步上惟鸟铳为利器”。

只可惜到了明末,明廷官方的匠户制作发放的鸟铳大多粗制滥造、容易炸膛,明军火铳手为了保命,大多选择少填火药以降低炸膛机率,又“发明”了闭眼缩脖伸铳的射击方法,导致鸟铳威力大大降低,以至于身披重铠的清军步兵都能在明军的火铳威胁下大开无双。

而因为鸟铳容易炸膛又“威力弱小”,明军反倒更喜欢使用三眼铳这些相对稳定的火绳枪,等清军编练起乌真超哈和汉军旗、大量装备鸟铳之时,明军面对纪律严明的清军火铳手,连以往的火力优势,都被清军彻底压制住了。

不过对于明末的明军来说,保留大量装备火门铳的火器兵也是现实中无奈的选择,鸟铳的缺陷很严重,装填缓慢,一名熟练的铳手一分钟最多击发两发左右,而且因为火绳枪的特性,铳手之间必须预留一定的空间,无法集结成严密的队形保证以密不透风的火力密度遮蔽射击区域。

这导致这个时期的火铳部队极其依赖于与其他兵种的配合,依靠他们的掩护,给自己提供稳定而安全的火力输出环境。

赤潮覆清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