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来,最多就是小孩子过来。
果然没一会儿就陆陆续续的有小孩子上门过来拜年,其实就是凑个热闹,但也不是有什么亲戚关系。
秦苏给每人都抓了把花生,瓜子,两块糖就把他们高兴的不行。
她看着也挺高兴的,等到天快亮了,秦苏才带着弟弟妹妹去老宅拜年。
然后收获一毛钱的压岁钱,和几把瓜子糖就回来了。
这个年过得很丰盛,但是却有几分悲伤在,这是他们过得第一个没有父母在的新年。
往年虽然过年吃的也不怎么好,但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很是高兴。
今年虽然吃的不错,有肉有菜,但是却少了两个人,已经没有了圆满的幸福感了。
转眼之间新年就过完了,开春了,又开始下地干活了。
刚忙完春种,村里又来了一批新知青。
秦苏来到这里后就一直忙着挣钱养家,还真没和知青们有什么交集。
这才还是去公社买东西回来,路上碰到了背着大包小包往村里走的七八个人。
“队长叔,这是又有新知青来了?”
秦苏看了眼旁边的四男三女年轻人,穿着确实比村里人洋气多了,就是这样背着行李走了这么久,脸色不太好。
“嗯,又来了一批,幸好年前知青院的房子修缮了一下,要不然还住不下人呢,唉!”
村里就没有人喜欢知青的,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干活还没有十来岁的孩子厉害呢,要不是政策的原因,早就把人给赶回去了。
不过,哪怕人留下了,也没有和他们太亲近的情况,住的知青院就在村口,以前是村里的祠堂,破四旧,破除封建迷信,就把祠堂改成了知青院。
知青们干活也说分给他们任务,然后让他们自己分配,现在最高工分的老知青也才八九个,最少得一天也才四五个工分。
好在知青们不缺钱,经常拿钱从村里换粮食,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村里人也很少管他们。
“现在天气也暖和了,倒是好安排。”
“是这个理,要是冬天来,还不知道该怎么弄了,过了秋收还得让人给盘上一个土炕,要不然还不得冻着人了?”
就这样两人聊着天,慢悠悠的走着,看的后面几个女知青满脸都是不满。
“果然是乡下人,明明空手走路,也不知道帮忙提一下东西。”
高珊珊觉得自己的一双手快要不是自己的了,没想到两个编织袋会这么重,明明刚开始提着的时候挺轻的啊?
还有其他大队长都是赶着牛车来接人的,他们这个大队长怎么就是走过来的?
是不是故意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的啊?
人在疲累的时候心情就会觉得暴躁,然后看什么也会觉得不顺眼。
她怎么会知道村里的牲畜都是要下地干活的,好容易人休假了,牲畜自然也是要休假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大队到公社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哪里还需要坐车了?
他们已经走了那么多年了,他们早就习惯了,根本就不会当回事儿的。
“好了,珊珊,大队长不是说了嘛,再有十多分钟就到了,等到了知青院再好好歇歇吧。”
孙霞看了眼前面走着的三个男知青,就怕他们听到了有什么想法。
主要还是三个男知青只有肩膀上背着的一个编织袋,里面装着的应该也就是一些简单的衣物用品罢了。
都是一个知青院的,将来还要相处很长时间呢,人家都没开口说帮忙。
就更别说人家一个和他们没关系的小姑娘,干什么要帮她们,她又不是活雷锋!
高珊珊还想要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