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团队和设计人员做太多解释,只需让他们专心工作即可。
1985年5月,华德农用车辆厂正式成立,仅用了三个月,首批产品就推出了市场。
通过夏中原数年搭建的销售网络,农盛牌三轮车顺利上市。
为了让广大农民买得起三轮车,也为了让“华德农盛”这一品牌扎根市场,叶川将售价定为988元。
在那时一辆自行车就需要二百多元,988元的农用三轮车可谓是个大新闻。
尽管如此,许多农民兄弟还是舍不得购买。然而,叶川的首批客户并不是他们。
由于刚开始生产,工厂产能有限,无法覆盖全国市场,叶川选择了20个大城市进行销售,对象主要是各个公社和大队。
这批顾客虽然数量不多,却能消化掉工厂一年的产能。
等几年后,当三轮车真正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农民有了存款,愿意为更便捷的生活投资。
这次上市的农用三轮车配备了最大排量50毫升、最高时速不超过40公里/小时的发动机,外观也借鉴了现代三轮车的设计,可以乘坐两人,后厢的载货能力也完全能满足农民需求。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另外,选择在大城市销售还有个原因:目前国家的加油站分布稀疏,小城市的用户买了三轮车也难以加到油。
首批销售,叶川提供了1000辆三轮车,每个销售点50辆。
在销售首日,他带着栗惠葵子和童瑶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销售点。
50台天蓝色农用三轮车整齐排列,颇为壮观。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对这些三轮车赞叹不已。对于他们来说,农用三轮车是非常新鲜的事物。自行车对他们而言已是非常稀罕的东西,一是因为价格昂贵,二则是因为在农村没有太多使用的机会。
乡村缺乏平整的公路,即使是较为平整的黄泥路也很少见,购买的自行车往往很快就会因为路面颠簸而散架。同时,自行车承载量非常有限,因此整个村庄只有村长家里拥有一辆,平时谁要用还得去借。
得知农用三轮车售价为988元时,人群中许多人眼前一亮,感受到购车的梦想似乎从未如此接近现实。200元的自行车与接近千元的三轮车相比差异巨大。三轮车不仅后厢宽敞,可以方便地搭载人员、农具或粮食等,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想到能拥有这样一台农用车,许多人都感到兴奋,这不仅能减轻日常劳作的压力,还可以将多余的农产品运往城市出售,增加家庭收入。988元的价格并非无法触及,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少数人或许可以通过多年节省积累足够的资金。
销售人员宣布销售活动正式开始后,现场依然寂静,大家都在旁观,等待那个敢于率先出手的勇士出现。童瑶顿时紧张起来,“叶川,已经过去几分钟了,怎么还没有人愿意购买呢?”
叶川则显得胸有成竹,“不急,再等等。”
现场至少聚集了一千多人,邻近几个村子的居民听说此事也都纷纷前来围观,但都没有人愿成为‘吃第一只螃蟹的人’。
工作人员感到十分着急,面对如此多的看客却未能售出一台车辆,显然是一种失败的表现,更何况集团董事长及其夫人均在此地视察工作。
于是,工作人员高声呼吁:“乡亲们,今天的销售机会极为宝贵,或许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再有。华德农用机械制造厂总计生产了1000辆三轮车,其中仅向京城市场投放了50辆,错过了今天的机会可就没有了!”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了议论声。在这个年代,人们质朴诚信,商家也极少采用欺诈性的销售策略,所以群众们对于工作人员的话语全无怀疑。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