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白衣讲道(2 / 3)

给下练气,不出意外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打熬身体。将各种异常难受反人类的呼吸方式,如呵、呼、吹、嘘、唏……等一六之气,元气流行,无处不到,刻在骨子里,睡觉都不能忘。

三年之后基本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感知到“气”在体内的能量流动。

此“气”非是通过呼吸进入体内的气,而是由外部的气进入体内与身体之间结合所诞生,从而游走在人体各处大穴的一种特殊能量,同样称之为“气”。

以上的过程就是俗称的气感。

能略微感受到“气”还远远不够,这只是让你身体素质各方面略有提高,远不能达到与凶兽猛禽对抗的地步。

对气的感知是一个快慢不定的过程,有人很快,有人很慢……更多的人一生都没能突破。

即使再快也非一两年之功,根据各朝文献来看,最快者……两年四个月度过气感这个阶段。

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气感和古时候的说法又不一样。

我们现在常说的气感只是从略微感受到“气”,到能够稳定而清晰地感受到“气”的流动,并且能够操控体内的“气”流动快慢与“分气截流”等手段。

至于后面的“五气先觉”之境……

首先气是混沌,在我们体内最初形成的能量是暴虐的,运用不好对人体损伤很大。数万年前的练气士普遍命短就是这个原因。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杨慎心潮澎湃,无数前赴后继的勇者,硬生生开辟出“练气”这样一条道路,让人类立足于世界之巅,这就是文明的魅力。

袁白衣莞尔一笑,透过九龙阁……眼里闪过奇异的神光,没有人能发现。

……

通过不断地摸索,人们发现“气”又分为“五气”。

“夫一含五气,软气为水,水数一也;温气为火,火数二也;柔气为木,木数三也;刚气为金,金数四也;风气为土,土数五也。五气未形,三才未分,二仪未立,谓之混沌,亦谓混元,亦谓元块如卵。”

将自身体内的混杂的气剥离成五气,淬炼掉多余杂气,感悟五气的属性,是气感的第二阶段。

上古时将该两阶段统称为气感。

现今练气越发成熟,所以划分更精确些。

能熟练地剥离气的杂质,感悟到五气的妙用,犹如臂使便为先觉,此为“五气先觉”境大成!

五气混一,一既分元,列为五气,气出有象,故曰气象。

在练气一路上已经有了一定气象,世上绝大部分的人止步于此。

因为感悟五气不仅靠悟性、耐性,也是资源的竞争……

袁白衣的声音显得有些铁血杀伐,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金戈铁马的战场上。

再之后的境界就十分玄妙了。

“五气先觉后,三元结胎始!”袁白衣喃喃自语……

《结胎之密》与《仙经》中对结胎看法有很大分歧。

《气经》是最早的有结胎记载的经典,其《飞升篇》第一卷就讲的结胎。

道祖认为结胎是一个自然而然过程,只需要不断锤炼身体,坚持呼吸法的锻炼。身体在慢慢强大的过程中自然就结出元胎,不需要做其他什么。

《结胎之密》是谁所着已经无法考证,该经典认为结胎是由神元、精元、气元修炼圆满后三元合一,一举结成元胎!

《仙经》为诸代时期溟尘仙子所着,是当时轰动天下的着作。溟尘认为结胎是人的性灵觉醒的过程,神魂分化,一缕元神纳入胎中与自身性、命相连,此为元婴。

……

后人认为道祖天生神圣,自然无需凡人手段就能直破天阙。所以他的经验对凡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