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技术基础以及附属文明选择(2 / 5)

行空,但在科技的无限可能面前,一切设想都值得被严肃探讨。

顾羽,这位聆听者,听后眼中闪烁着认可的光芒。

他意识到,这不仅避免了生命本质的深刻改变,还巧妙地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科技与生命的和谐共生之上。

毕竟,探索未知、追求更强,是人类永恒的渴望。

而在这条路上,如何保持自我,同时拥抱变革,才是最智慧的抉择。

说实话,若真要为了增强生存能力就改变人类生命的根本形态,他骨子里是排斥这样的想法的。

但现在,这个念头如同破晓之光,恰恰为解决顾羽长久以来的难题带来了希望——那就是将人类的身体巧妙地与护甲融合。

简单来说,就像是给身体穿上一件不同寻常的‘内衣’,只不过这件内衣是嵌入体内的。

“关于这护甲的研发,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会遇到哪些主要挑战呢?”

顾羽提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急切。

“理论上讲,无论是利用生物质材料还是高精尖的粒子材料,都有潜力实现与人体无缝对接的融合,但护甲的实际效能如何,还需要我们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实验来验证。”

一旁的科研人员给出了谨慎而专业的回答。

顾羽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他明白,首先要确立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至于最终的效果,得靠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来说话。

“那么,我们就正式把这个研究项目确定下来。

接下来,大家不妨围绕地球的未来发展展开讨论。

以护甲为例,无论它采用何种尖端科技,都离不开基础材料科学的进步。

这就意味着,人类未来的科技进步必然以基础材料学为核心支撑。”

顾羽说到这里,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再来说说基础材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吧。

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大路径:物质类文明、能量类文明和机械类文明。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辉煌与局限。

物质类文明依赖基础材料学和引力学,能量类文明则是基础材料学和高能物理学的结晶,而机械类文明则是基础材料学与机械动力学的完美结合。

这三种文明各自代表了极致的追求,但同样也伴随着极端化的风险,比如可能需要彻底改变人类甚至地球的自然状态。”

顾羽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认为,人类在选择前进的道路时,应避免这样的极端。

我们应该在保持地球生态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寻求科技与生命的和谐共生。

下面,请各位畅所欲言,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顾羽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沉思。

每位科学家都明白,一个文明或种族的未来之路,既需要宏大的愿景,也需要谨慎的选择。

他们面面相觑,但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探索的渴望。

在这一刻,静默成为了一种默契,大家都在心里默默构建着属于人类的明天。

在当今社会,众多种族与文明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往往聚焦于一两个核心学科作为基石,辅以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支撑。

正如顾羽先生先前提及的那三大文明典范,它们均采取了双学科并进的策略,这种策略虽成效显着,却也伴随着一定的局限性,显得颇为激进。

相比之下,那些以三门学科为核心架构的文明,尽管初期步履维艰,却能避免明显的短板,展现出更为稳健的发展态势。

因此,人类当前的选择,是立足于三门核心学科,同时保持对第四门科技的探索热情,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不牺牲科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