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否注意到,其中绝大多数文明都选择了星球、本体与科技三者紧密结合的进化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我也隐隐感到其中潜藏的风险。
毕竟,星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一旦遭遇大规模战争,资源枯竭将成为无法回避的难题。
尽管星际战争中的交锋多以种族为单位,没有固定的疆域划分,但资源的可持续性依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伙儿想想,咱们为啥非得把目标锁定在单颗星球上呢?
咱们何不把视野放宽,把整个恒星系统当成一个大家伙来考量。
你瞧瞧,一颗星球的资源储备,跟整个恒星系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嘛。
再说了,地球若是能呆在恒星系这个大家庭里转悠,那安全性,可比孤零零地在宇宙中漂泊强多了,是不?
基于那些高深莫测的量子力学和量子物理学,我鼓捣了阵子,嘿,还真发现这事儿没准儿能成!
带着整个恒星系去旅行,听起来吓人,实际上嘛,没咱们想的那么复杂。
咱们现在手里的技术,只要啃下几块硬骨头,挪动恒星系?指日可待!
不过呢,速度嘛,得悠着点,慢慢来。”
李教授一脸严肃,但又带着几分兴奋地说道。
“老师,技术难关咱就不提了,我相信总有一天能攻克的。
可关键来了,推动整个恒星系的能量,咱从哪儿找去?”
顾羽听得眼睛一亮,但随即又被现实的鸿沟给拉回了地面,能量,始终是绕不过的坎儿。
“问得好!咱们可以去别的星系‘借’恒星啊!
用它们的能量来驱动咱们的引力发生装置,这不就解决了吗?”
李教授胸有成竹,笑眯眯地回答。
“可这样一来,问题又堆成山了!
恒星质量大、引力强,怎么搬?
万一新来的恒星跟咱们家的恒星不对付,引力大战怎么办?
还有,恒星那能量场强的跟啥似的,怎么屏蔽?
整个恒星系里温度飙升,又该怎么处理?”
顾羽一连串问题,像连珠炮似的发射出来。
“哈哈,别急,我心里头都有数了。
行不行得通,还得靠实践检验。
搬运恒星嘛,其实不用咱们额外费多少能源,直接利用被搬运恒星自身的能量就妥了。
至于恒星的能量场、引力场,咱们可以造个特制的强磁场防护罩,以恒星为能源,把这大家伙整个包起来。
这样一来,既隔离了恒星的力量,又能把多余的能量转化为咱们自己的动力源。
只要咱们能成功搬运个几十颗恒星进来,嘿嘿,别说移动恒星系了,就算是来个星际大迁徙,那也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李教授一番话,说得大伙儿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仿佛真的看到了星辰大海在向他们招手。
“李老先生,您提到的那些恒星所蕴含的能量,简直是足以推动整个星系,乃至支撑我们人类无尽探索的源泉啊。”
顾羽望着大屏幕上缓缓旋转的三维示意图,那里恒星被巧妙地屏蔽后,宛如一颗温婉发光的巨型珍珠,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嗯,从理论架构上看,这确实无可挑剔。
那么,在座的各位,有谁对此持有异议吗?
如果没有,那么量子物理学将成为我们科技发展的领航灯。”
顾羽沉思片刻后,郑重其事地宣布道。
会议室内一片静默,科学家们面面相觑,李老先生连未来科技蓝图的轮廓都已勾勒得如此清晰,他们哪还有什么反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