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八 闯荡扶桑(完)(2 / 3)

了杭州,联系了当地的锦衣卫,顺利的把货物运到了延安府。

种师道听了李俊和王三的报告非常之高兴,又看了他们再扶桑国绘制的地图,尤其看到石见山的时候,他知道滚滚不禁白银将源源不断的流向西军了。他道:“尔等这次海外行商,开了西军之先河,可以得到重赏。”

王三道:“我们商队有相应的规矩,这次所获得的利润已经不少,不需侯爷另外赏赐。”

种师道笑道:“你们这次到达海外余种不同,我中华4千年文明,面向大海之人甚少。今日在此立下定列,凡是走海路首次到达海外陌生之地,能带回当地商品和地图的,都可赏钱万贯!”

李俊、王三一听急忙施礼谢恩。这次种师道定下的规矩极大的刺激了西军商队的海外探险,毕竟一次成功的航海就可以带来“万贯家财”。李俊和王三的扶桑之行,被后世称为开始了中华的“大航海”时代。

种师道说道:“你二人皆立下大功,尤其自扶桑国的作为,足可作为领军的大将军。不如回归西军吧,如今我军已经控制了西夏国,未来在军中定可大有作为。”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俊急忙推辞道:“侯爷,我本身太湖水匪出生,自在贯了,西军军法严苛,我怕坏了西军的规矩,反而不好。”

种师道也知道有这么回事,于是道:“也好。我看你还是跑跑海上,明年带更多船和人手去扶桑,一定要经营好石见山。我看你是有大福气之人,未来在海外封侯建国也未可知。”也是种师道一语成谶,李俊后来在暹罗国建立了中华的一个属国。

王三也道:“小人出自西军,只是不想得罪刘公(刘光世)故而不想回归。”

种师道道:“那你有什么愿望。”

王三道:“我是一个粗人,没读过书,连一个学名都没有,只是希望未来我子孙能出一个读书人。”

种师道:“你的儿孙之中可以爱读书之人,可以送到朱道荣那里读书。如今咱西军的格物、致知、明德三大书院都是非常又名的。”

王三喜道:“我儿王伦年芳6岁,倒是聪明,还请侯爷成全。”

“王伦?”种师道低声念了2遍这个名字,道:“好我记下了,这就安排大儒李侗为你儿子的老师,必能为咱们西军交出一个锦衣秀士来。”

王三大喜道:“多谢侯爷成全。”不过王三在叩头的时候,不知道为何想起了在扶桑国相处几天的那个蒙面女子。

种师道有跟王三、李俊聊了一会天,安置了李俊带来的武士和工匠后,二人也就告辞了。种师道见二人离去,也是有些遗憾,如今西军发展形式很好,可是缺少人才。这次李俊、王三表现都很好可就是不愿意从军。

前些日子他又把王旗牌派回了定州辅佐牛皋,朱五又难以达到他的期望。其实石宝和张子凡都是很有才华之人,不过石宝为人阴毒,张子凡私德有亏,都是不能轻易启用之人,何况张子凡就是启用他,他也不一定愿意为西军卖命。张叔夜又在西夏国当丞相,所以自己这里缺人缺的利害,尤其是文官。

种师道不由自主的把想到了即将到来的西夏的科考,西夏的科考定于宣和六年也就是西夏纪年的华夏元年的四月,那时候耶律南仙怀的自己的骨肉也就应该出生了。

种师道想这想也就走神了,这时候种山走了进来,道:“老爷,腊梅夫人又在后院发脾气了。您看……”

种师道想起这个腊梅就来气,道:“不要理她,你随我道大街上看看。”

种师道和种山来到了大街上,这座延安城如今已经是商业非常繁华的重镇了,从江南水乡到西北的高昌国,各色人等聚集于此,谈买说卖好不热闹。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纷繁忙碌的上坪,种师道的心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