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最后一次(1 / 3)

靠近江城的那个镇子里,一家厂子成了所有筒子楼关注的对象。

他们先是无缘无故辞退了一名老员工,并且收回了给那个老员工分的福利房,然后在同一个月,又开除第二个。

艾母从艾丽那里回去之后,这个厂子又接连开除了另外两个上了年纪的老员工。

但是,艾父还是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艾丽也没有,只有艾母一个人着急忙慌地努力想办法。

艾米确定艾母离开江城市中心后就没有再管她,重新把目光放到即将交给学弟学妹的新闻社。

新选题研讨会上,她提出

“这一次的主题,以王芳芳事件为主导,做一个顶替类型的版,你们觉得怎么样?”

刘兰举双手赞成。

“现在学籍信息录入有很多还不完善的地方,肯定全国各地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学校的学报在很多地方都被重视,如果能以此为契机完善整个录入系统,至少能让以后尽量不再发生同样的事。”

另一个新闻社成员举手表示反对。

“现在王芳芳事件还没有定论,我们做这个主题会不会给原本无辜的一方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新闻人以自己的个人视角去看见的真相就真的是真相吗?如果因为我们的错误报道给无辜的人带来伤害,那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你们也都看见了,王芳芳的父母已经因为家里的庄稼没办法长时间待在江城,已经被迫回去。现在王芳芳一个年轻女生,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一个人还在每天朝着办公室跑,想要讨回公道。如果这件事在这个月还不能得出最终结论的话,我们也许就再也看不到真相。到时候不管刘建芳同学到底有没有偷录取通知书,听说过这件事的人都会心里打一个问号,这对刘建芳同学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艾米仔细分析着,拿着粉笔在充当会议室的教室里划出一个逻辑链。

“只要这件事没有得出定论,无论是对刘建芳同学,还是对王芳芳同志,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我们作为新闻人,有责任有义务推动这件事继续发展。”

“但,学校一直在努力寻找证据,可是能找的他们都已经找了,都不足以证明谁对谁错。这个时候我们再做这个主题,是不是在逼学校?学校在应对这件事的时候很积极,并没有逃避责任。”

当时送录取通知书的邮递员学校也千方百计联系过,但是在那份遥远的签字单上,签的却的的确确是王芳芳的名字。

但这个签名却什么都证明不了。

因为,没办法证明这个签名不是刘建芳签的,也没办法证明这个签名就是王芳芳本人签的。

可是查到这里,学校已经没办法再查到更有用的东西。

冒儿村和石头村联合的证明,也被刘建芳否认,说是故意害她。

哪怕学校心里现在已经觉得,刘建芳的确代领了王芳芳的录取通知书,却没办法把她开除,也不能把王芳芳补录安排入学。

否则,学校就会被扣上联合冒儿村、石头村欺负刘建芳的大帽子。

刘兰也取出一支粉笔走上讲台。

“现在这件事已经陷入了一个僵局,从理论角度分析是无解的。但是,事实要求这件事必须出一个结果,这个时候,就需要新闻人把这件事的相关线索披露,交由更多人去判断。或者说,借助人民大众的力量去完成一次正义的维护。”

台下有成员举手提问。

“可是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我们怎么确定我们的正义是真的正义,而不是别人故意让我们看见的假的正义?”

刘兰和艾米相视一笑。

艾米的右手轻轻抬起,隔着距离划过在座所有人的眼睛。

“这个时候,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