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不是去评判这件事谁对谁错,而是摆客观事实,这也是新闻人的使命。”
这是艾米卸任社长之前做的最后一个主题,下一个主题,她会交给即将接任的新社长来做。
新社长需要成长空间,这个学期,她要全权放手,只在主题出大问题的时候提醒一二。
而王芳芳这件事,是她为大学读新闻这个专业,为她一手创办的新闻社画上的圆满句号。
句号之后,艾米知道,她以后将不会再拥有新闻人的身份。
这次的主题,对刘兰和李美丽、杜春兰,乃至整个302宿舍来说,也至关重要。
他们是一群有抱负的热血新时代女青年,希望能在能力范围内帮助王芳芳解决掉这件事。
最后商量投票,连最开始那两个心里有所顾忌的成员也投了赞成票。
“我总觉得,不做这件事会后悔一辈子。”
他们这么告诉艾米。
于是,大家积极下去收集材料,整理从王芳芳到江城大学至今所有重要事件的时间线,把现有的已确定的事实尽可能地以最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
忙碌过后,王芳芳事件正式登报。
江城大学学报,主版。
消息一出,全国哗然。
这件事的影响,由江城大学扩展到整个江城,整个省,再到全国。
所有学生、教职人员、知青,目光再次聚集在这所百年名校身上。
“上次那个说两个学生走后门抢留学名额的都是学生闹出来的假消息,这次不会也是学生在乱说吧?”
“不会吧,这可是他们学校出的报纸,从来没说过谎的。”
“看报纸上这些已经查到的信息,怎么看怎么觉得就是那个叫刘建芳的当年偷偷领取了王芳芳的通知书,然后用她的身份信息去报道啊。”
“可是,王芳芳既然当时能考上江城大学的话,第二年为什么不接着考,那不也能考上吗?”
“会不会是刘建芳被这些人合起火来坑了啊?”
新闻一出,说什么话的都有。
江城大学无奈地看着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新闻人,没有生气怪他们,而是站出来表示,报纸上写的相关证据都是真实的。
“老师,你们真的不怪我们?”
艾米最开始就做好了受罚的准备,新闻社的其他人也有这个心理准备。
“怪你们什么?怪你们说实话吗?而且,你们这些小鬼头,还真以为能在学校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这么重要的报纸印刷出来?”
新闻社成员震惊地看着他们社的指导老师。
“老师,您一开始就知道?”
“当然知道。不过,这对学校来说也是好事。只有把选择交给大众之后,大众才会理解这件事要定论是多么困难。这也算是为学校提前拆除了一个巨大隐患。”
报道过后,每一个讨论这件事的人,都明白学校为什么一直没办法给出定论。
因为他们也给不出来,怎么都是错。
事情迅速发酵,最后由相关部门给出解决办法。
“学校培养人才不容易,刘建芳同学已经快要毕业,直接抹去她这些年的努力也不合适,由专家组出题进行水平测试,如果通过,就继续读,顺利毕业。考虑到王芳芳同学的特殊情况,学校暂时先允许王芳芳同学入校读书,期末与刘建芳同学一起接受水平测试,通过后正式就读。”
这是多方衡量后给出的最优解。
而与此同时,在每年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的问题上,有关部门也进一步改善优化。
这个结果,王芳芳和刘建芳最终都表示接受。
但是,302宿舍里,张燕燕还是觉得意难平。
“这样那不是便宜了那个说谎的人?”